地暖在全球
地暖是地板輻射采暖的簡稱,英文為Radiant Floor Heating,是以整個地面為散熱器,通過地板輻射層中的熱媒,均勻加熱整個地面,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熱和熱量向上輻射的規律由下至上進行傳導,來達到取暖的目的。
地面輻射供暖是最舒適的供暖方式之一,室內地表溫度均勻,室溫由下而上逐漸遞減,給人以“腳溫頭涼”的良好感覺;不易造成污濁空氣對流,室內空氣潔凈;改善學血液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。
地面輻射供暖按照供熱方式的不同,主要分為水地暖和電地暖。水地暖全稱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,是以不高于60℃的熱水作熱媒,在埋于地板中的加熱管內循環流動,加熱地面,向室內供熱的供暖方式。分濕式地暖和干式地暖。
地暖的起源與發展
如果追溯起來,地暖這種取暖形式可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。為了讓歷史時間有更具體的概念,讓我們看看地暖發展歷史:
在土耳其王族的宮殿中,
出現了地面輻射供暖的雛形。
此時的中國,處于商朝,商王盤庚遷都,
甲骨文興起時期。
古羅馬帝國時期,出現了“火地熱”形式的低溫輻射供暖,
主要應用于貴族住宅中。
那時的地暖是在地面鋪設一層石子或大理石,用火烤以后取暖。
此時的中國,處于西漢漢宣帝劉詢時期,同年設置西域都護府,維護絲綢之路。
在中國,地暖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末年。
那時的地暖是皇宮王室才能擁有的取暖方式,如現存中國的故宮。
宮殿的青磚地面下都有砌好的煙道,并配有出煙窗。
冬天通過煙道傳煙并合理配置出煙窗,就可以加熱青磚,
把熱能傳到室內,使室內產生溫暖的效果。
現代地暖起源于上個世紀初。
1907年,英國巴克利教授申請了地面輻射供暖的專利,奠定了地暖發展的基礎,并為地暖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。
此時的中國處于清末時期,清王朝面臨覆亡,黃岡起義爆發,
民主革命之火在全國點燃。
1920年,亞莫維奇工程師在俄國組織完成了十幾項低溫輻射地暖工程。
中國處于北洋政府時期,直皖戰爭爆發。
1930年以后,歐洲高級住宅廣泛使用地熱這種供暖方式。
中國處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。
地暖再次回歸中國,一批科技工作者開始對地面輻射供暖技術進行研究,并付諸于具體的工程實踐。舉世聞名的人民大會堂的門廳,由于其空間高大和使用條件的限制,傳統的散熱器供暖和熱空氣供暖系統均難以滿足取暖需求,最終采用地面輻射供暖。此外,故宮、華僑飯店、一些大型建筑門廳、展廳等公共場所也采用了地面輻射供暖。
地暖在整個歐洲,以及亞洲的日本、韓國等國家得到廣泛應用,并成為最受歡迎的取暖方式。地暖輻射占有率:韓國為85%,瑞士為48%,德國為51%,加拿大為65%。日本的地暖成為代表人們居住質量的因素之一,未安裝地暖的住宅甚至很難出售。
2001年,中國成立了地面輻射供暖推廣小組,大力倡導以地面輻射供暖為主的取暖方式。2004年10月1日,正式實施由中國建筑研究主編的行業標準《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》,地暖在中國迅速發展。隨著地暖在國內的興起,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了這種舒適而環保的取暖方式,也使得匹配地暖的專用地板快速發展。
目前,中國政府已將地面采暖列為重點推廣應用的建筑節能技術。在中國的山東、天津、東北、內蒙、河北等地,其應用已經相當廣泛。從發展前景看,未來的中國居民采暖,70%以上將會采取地面采暖,應用前景廣闊。